油箱
油箱的主要功用是儲存液壓油、散熱、沉淀污物和分離油液中滲入的空氣以及作為安裝平臺等。油箱有開式和閉式之分,開式油箱上部開有通氣孔,使油面與大氣相通,用于一般的液壓系統。閉式油箱完全封閉,箱內充有壓縮氣體,用于水下、高空或對工作穩定性等有嚴格要求的場合。這里只介紹應用廣泛的開式油箱。
一、油箱的結構
開式油箱的典型結構如圖K所示。隔板11將吸油管5和回油管3、泄油管4隔開。頂部、側部及底部分別裝有空氣過濾器6、注油管2、液面針1以及過濾器12。安裝液壓泵及其驅動電動機的安裝板7可固定在油箱的頂面上。油箱的箱體10通常用2.5~5mm鋼板焊接而成。
二、油箱的設計
油箱屬于非標準件,在實際情況下常根據需要自行設計。油箱設計時主要考慮的因素有:油箱的容積、結構、散熱等問題。
1.油箱容積的估算
油箱的容積是油箱設計時需要確定的主要參數。 油箱體積大時散熱效果好,但用油多,成本高;油箱體積小時,占用空間少,成本降低,但散熱條件不足。在實際設計時,先可用經驗公式初步確定油箱的容積,然后再驗算油箱的熱平衡。當不設冷卻器,以自然環境冷卻時油箱的有效容積(為油箱總容積的80%)的估算經驗公式為
V=aq (6-1)
式中 V——油箱的有效容積;
q——液壓泵的總額定流量;
a——經驗系數,對低壓系統a=2~4,對中壓系統a=5~7,對中、高壓或高壓大功率系統a=6~12。
2.設計時的注意事項
設計油箱結構時應注意以下幾點。
①液壓泵的吸油管上應安裝100~200目的網式濾油器,濾油器不允許露出油面,防止泵卷吸空氣產生噪聲。濾油器與箱底間的距離不小于20mm,離箱壁應不小于管徑的3倍,以便四周進油。
②吸油管路與回油管路之間的距離應盡量遠,分別安裝在油箱的兩端,以增加油液的循環距離,并使它有充分的時間沉淀污物,排出氣泡,同時,也有利于油液冷卻。為此一般在油箱中設置隔板,使油液曲折迂回流動,隔板高度一般為取油面高度的3/4。
③回油管在油面最低時仍能浸入油面以下,防止回油沖入油箱時攪動油面,混入氣泡。回油管的端部應切成45°角并面向最近的箱壁,以防止回油沖擊油箱底部的沉積物,管口與箱底、箱壁距離一般不小于管徑的3倍。
④中小型油箱的箱體常用3~4mm厚的鋼板焊接而成,大型油箱的箱體則用角鋼焊成骨架后再焊上鋼板。箱體的強度和剛度要能承受住裝在其上的元器件的重量、機器運轉時的轉矩及沖擊等,為此,油箱頂部的鋼板比側壁要厚些。為了便于散熱、放油和搬運,油箱體底腳高度應為150~200mm,箱體四周要有吊耳,箱體的底部應設置放油口,且底面最好向放油口傾斜,以利清洗和排除油污。
⑤液位計的窗口尺寸應滿足對最高、最低油位的觀察,且要裝在易于觀察的地方。液位計是標準件,可根據需要選用。
⑥為防止油液污染,蓋板及窗口各連接處均需加密封墊,各油管通過的孔都要加密封圈。通氣孔要裝空氣濾清器。
⑦油箱內壁應涂耐油防銹涂料,以防生銹。必要時,還應安裝溫度計和熱交換器,以保證油箱正常的工作溫度(15~65℃)。